网络作家、自由撰稿人、独立演员、自由美术工作者、动漫画家……这些新文艺群体,以蓬勃之姿,已成为当下文艺舞台上的新生力量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“新面孔”。
“新面孔”有新担当
来自深圳的阳光曲艺团,近日又一次进入中央电视台演播厅,为全国观众带来两个节目:展现深圳劳务工风采的化妆快板《欢迎您到深圳来》和讲述深圳义工站感人故事的曲艺小品《传递》。
这个成立刚满3年的民间曲艺团,30多名团员都是“80后”“90后”。每周日下午,在位于深圳宝安区福永街道的笑满堂户外剧场,市民们都能免费观看他们的驻场演出。
29岁的赵梓琳,是这个青年曲艺团的团长。几年前,赵梓琳在传统快板的基础上创新“踢踏快板”,不断融入踢踏舞、说唱等时尚元素说快板,并以此创立“深派新说”。
赵梓琳还有一个身份是深圳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。“两年多前,我被曲艺家协会推选为副主席,自己压力更大了,同时也想着,要让深圳的曲艺在传统曲艺基础上真正得到创新和改革。”他告诉半月谈记者,今年他将招募本地曲艺爱好者学习曲艺,目前已和十多所学校达成合作意向,计划招募1500个爱好者。
在当下中国各地文联会员中,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像赵梓琳一样的新文艺群体代表的身影。今年3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《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》,进一步要求文联组织深化改革,构建新文艺群体联络体系,并提升文联组织的联系范围和服务管理能力,扩大对网络文艺和新文艺群体的影响力。
各地文联近年来吸引和鼓励各类新文艺人才加入各文艺家协会,逐步建立起基层和创作一线文艺工作者成长成才的通路。
63岁的画家蒋庆北对此深有感触。在“中国油画第一村”深圳大芬村进行了15年创作的他,目前是大芬油画村美术家协会名誉会长,并身兼大芬村所在的深圳市龙岗区文联副主席,自称“大芬村最老的画家”。15年间,这里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由最初的2位,增加到现在的27位。
“这个会员的头衔,对体制内艺术家可能就是个荣誉,但对我们而言,是实实在在的利益,因为画价会随之上涨。”蒋庆北告诉半月谈记者,村里四五千个画师和画工,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:大多都是体制外艺术家,没有工资,要靠卖画来生存。
“在文联的支持下,画家的地位得到提升,画院的聘任、文联会员的报名加入,对我们都没有区别对待,甚至在很多政策上,比如参展、评奖等方面都对我们倾斜。”蒋庆北说,大芬村画家们也因此在提高艺术创作水平和取得创作成果上,走得更快。
网络文艺的春天
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,来自广东揭阳的网络作家阿菩发现,天蚕土豆、唐家三少、天下尘埃等多位“网络大神”和他一样,都出现在了第九届全委会的名单中。
这次会议被许多人视作是网络文学“历史性的突破”,但阿菩并不感到惊奇:“这是现实倒逼理论界和传统文学界与文学组织的结果。”
2015年10月公布的《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》提出,繁荣社会主义文艺,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。以阿菩所在的广东省为例,广东省作协下属的广东网络文学院近年借助文学名家、签约作家个人博客、微博联络发掘优秀网络文学创作者,依托各类创作室、工作室,文学创作者推荐介绍有潜质的网络文学创作者,并自主研发网络作家登记系统加强跟踪管理。
据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张知干介绍,2015年5月广东网络作家协会成立之后,在促进网络作家和网站之间相互交流的同时,还大力推介会员作品走向市场,推动会员作品的图书和数字出版以及外文、动漫、游戏、影视等改编。据统计,广东网络作家协会迄今共吸收会员300人。
去年,广东省作协还创办了全国第一份网络文学评论学术期刊《网络文学评论》,进一步提升在网络文学领域的话语权;与全国14家大型文学网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努力开拓文学界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的新局面。
阿菩现在边读博士边写作,2013年他的长篇神话小说《山海经密码》获得第九届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。阿菩说,像他一样的网络作家,逐渐地被作协纳入,不仅得到一定的身份认可,更在创作和出版上受到更多关怀。
期待更专业、更公平、更包容
广东省文联主席团成员、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去年第一次参加全国文代会。他感觉“新面孔”不断出现在文联队伍中,将有助于文艺未来的发展,同时他也非常看好这种改革路径。“可能经过三五年,这种变化会给我们整个文艺创作带来质变。”
在此基础上,新文艺群体的代表们期望文联及所属协会进一步深化改革,能进一步成为覆盖面大、凝聚力强、温馨和谐的文艺工作者之家。
东莞市作协副主席、自由写作者陈启文认为,文联、作协改革还应在专业化和去行政化上进一步推进。
蒋庆北建议文联及所属协会应将工作重点进一步前移,打开视野,更好地掌握文艺创作队伍的现状和力量。
陈启文表示,在培训、文艺评奖等方面,文联及所属协会应更加公正合理和透明,并接受监督;应进一步照顾基层创作者,向更多新兴文艺群体和体制外的力量倾斜。
与此同时,文联及所属协会一些规章制度也需及时改变。以作协为例,阿菩表示,作协一方面非常用心地吸纳网络作家,另一方面,其多年未变的规章却要求会员必须有出版作品。“很多网络作家,影响力非常大,但并没有出版实体书;另外,作家职称评审也有很多条条框框的要求。”(半月谈记者 陈寂)
版权声明:凡本网注明"来源:半月谈网"的所有作品,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任何报刊、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、 链接、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。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如需授权,点击 获取授权